常报全媒体讯 陈吉安,南京江浦人,1963 年生人。常州市文化馆研究馆员。北京大学'90书法研究班学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。著有《笔法正源•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研究与释要》等。
“祖国大地是最大的一本书。几十年,跑了一些地方。先人遗迹,山水之间,或仰天大笑,或俯地大哭。不能忘怀,涂于笔墨。”他曾在中国常州网龙城博客空间(乾坤应有路今古不论年)里这样写道。
这些不能忘怀的“大笑大哭”,将以笔墨形式,即常州市第三届“文化100”•吾国——陈吉安书画展,与大家见面。本次展览分为书法四件、国画山水纪游七十二幅、国画山水子庄笔意十二帧、国画花鸟荷花八帧四大系列。开幕式将于11月19日上午10点在民元里1号举行,展览持续至11月27日。这里,特向陈吉安先生专访:
小编:首先,想请您聊一聊是什么时候走上书法绘画这一道路的?
陈吉安:完整的说,是1979年秋天,拜在卞雪松先生门下那时候,到了1990年,在常州市文化馆开始专业书法工作。
说我是什么家,这没必要。我就是一个书画专业的文化工作者,是职业。至于能不能是家,哪个不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呢,但那是后人才能决定的事,同时代的评价不作数。因为家不家,是需要经过历史洗涤的。说自己是什么家的,基本是“骗子”。
小编:您应该接触了很多画种,为何会转向国画新山水了?
陈吉安:古代中国基本就一个画种,国画。完整的讲,及其衍生。近代中西大交流,西洋传过来了一些画种。我觉得国画和其他画种之间,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关系,喜欢什么就什么,不必拘泥。国画是一种形式,别的画种可以表达的,国画为什么就不可以尝试呢。我选择国画,主要因为国画的工具、材料与书法通用,对于我来说工作方便。将来如果物质条件允许,可能也会画一些油画,我也很喜欢油画的细腻地堆砌,所表现出的精致地重复。
有人坚持传统形式的国画,各人自由,不必强求。但国画历史过程中不是,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,这是事实。
这次展出有一个系列,《子庄笔意十二帧》,就是传统山水。我其实在回答一种疑问,说我作为黄宾虹、林散之、卞雪松一门之后不会画传统山水。这一路东西,是我看家吃饭的,怎能不会呢,只是觉得形式太腻了,不肯展现而已。
我更倾向于国画方式的新山水,所以这次展出了72幅之多。这是考验创造、创新能力的,当然也知道是有风险的。但总要有人往前创,都不肯往前,时代不就停滞了嘛。先生卞雪松说过“你不撞遍了南墙,怎能晓得门在哪块”?撞了南墙再回头嘛,只要下次不撞同一个地方就行了。坚决不撞南墙,等天上掉馅饼,那至少不是我。
开新路与搭便车,都可以出英雄,问题是你是不是在正道上。我就不相信我用书法的执笔法用笔法,画大色彩的墨彩国画是邪道。国画颜料比墨汁粗糙、融水性差、粘稠,从前主要是用于勾皴点染的点染,现代的颜料虽然质量要比古代进步了很多,但要想用于勾皴,对技术技巧的要求是很高的。我有上好的书法功底,我能玩,也喜欢玩,为什么不玩呢。
有人不理解我喜欢吴冠中,说我是一个搞书法的喜欢上了一个不懂线条的人的画。唉,吴冠中其实是极其精通线条的,他自己说“笔墨等于零”,那是抬杠。他始终被所谓的画坛主流排斥,有时只好江湖对江湖地练练嘴,这个要看明白。吴冠中线条特有的如歌如泣的淡淡的忧伤,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本质完全一致,尤其生命性方面。只不过太超前了,时代认识还没跟得上。
总之,画种、画法,这方面没有法律规定,那就是自由的。
小编:这次展览中,专门有国画花鸟荷花系列。画荷,您认为最难把握的是什么?佛教以莲花为宝座,寓意吉祥平安,这与您的名字有关吗?
陈吉安:荷画在文人画里有重要地位。展览规模所限,我只能从76张的荷画里挑了8张。另外还有几个其他系列,鸟系列有100多幅,梅花系列有81幅,这次都未能展出。
荷花,池水是流动的,倒影是斑驳的;荷叶、荷花是摆动的;取景的际沿是不确定的。你是有天马行空的自由,却更需要徒手捉蝇的精准。好玩,也难玩。那口精气神一丝不能马虎。
“吉安”是我的名字。吉祥平安,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和谐生活。
小编:这次展览取名“吾国”,您在博客中提到过,“祖国大地是最大的一本书。”我们外在的世界比古人变大了,为什么今人难再写出古人骏爽洒脱的魏晋风度?您怎么看待?
陈吉安:选择“吾国”作为这次展览的名字,起初也很纠结,担心题目太空了。后来还是决定用,考虑一方面,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器。二方面,国画山水纪游系列是我在祖国各地的写生稿所演化。吾国吾民,任何一个人,从恋母情结、故乡情结到爱国情结,都是无法割舍的,这里就是存在决定意识。我这半辈子,搞书法、国画、文学,都是围绕中国文化这一主题的。
魏晋风度、魏晋风骨,这个题目太大了,这里的时间空间都急促了。鲁迅的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讲的很透彻,鲁迅之后也有很多史学家研究魏晋。
我对魏晋风骨的看法比较简单:曹魏是文人对东汉军阀残暴、自私的绝望;西晋是对司马家族表面装道德实际搞暴政的既虚伪又残忍的绝望;东晋是对政权更替时滥杀无辜的绝望。因为绝望,所以没有了恐惧。因为没有恐惧,所以实话实说。因为说了实话,所以被后人推崇。
有说魏晋风骨,是因为民族大融合,这不一定,元朝不也民族大融合嘛,文学上并没风骨呀。有说魏晋风骨,是因为民族大灾难,这更不一定,例子更多。
开放改革后,民族正往正道上走,文化应该像初唐那样,呼唤新时代。不应该过度提倡魏晋风骨,那玩意儿其实是很血腥的。
有人把牢骚自诩为魏晋风骨,这不对。正面牢骚未必是魏晋风骨,“衷心拥护”其实不过是反面牢骚。
中国文化是多面性的,魏晋风骨并不是全部,连主流也算不上。我认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道家。道家的参赞化育、道法自然多好,咱不打架,自然与人及其内部相互之间都能协调融合,多好。
我没有魏晋风骨,我干嘛要跟一个总体上是好的、一个伟大的时代过不去呢。
我确实会言辞激烈的抨击社会上的不良,甚至违反宪法、党章的现象,这不恰恰说明我热爱这个时代嘛。因为热爱,所以才关心呀。有人把这个说成是魏晋风骨,这不是高抬的问题,就是误解。同时也说明语文教材有严重问题,把对不良现象的不满都说成是魏晋风骨,这不对的,不发现问题,怎么能解决问题。这其实也是一种造神,更是一种无知。现代的社会问题,必须靠法制来解决,魏晋风骨是解决不了的,那玩意儿是在缺乏法制的乱世里出现的东西,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。
我确实会对侮辱、欺压我的一些人进行反击,这是合法自卫的性质。一些利益集团已经固化,他们不愿意看到“小草在成长”与他们争夺一点点资源,“小草”当然会与其抗争。这一切都很正常,属于合法竞争。但这也不是魏晋风骨。
有人把我的一点工作成果,归结说我有魏晋风骨。那是“山东路”,我才不会上这个当的。成果只有苦干加巧干,什么风什么骨都没有用。风呀骨的,吹跑的都是宝贵的时间。
至于个别人说我是魏晋风骨,其实是对我的不尊重,别有用心,江湖。我不说穿了不等于我不明白。
再至于有人说我拒人于千里之外,我倒想反问一句:你愿意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人事上吗?我不是政治家、社会活动家,我只是一个学者,我没有面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责任义务。如果谁确实有文化问题对我有要求,请正常渠道向文化馆反映,我拿的是文化馆的工资。
小编:你认为什么样的画作才是好的?此次展览您最满意的是哪一幅作品?能否介绍一下?
陈吉安:这次展览,仅纪游系列,是从500张画里先挑出156张,再选出 80张,最终定了72张。挑来捡去,都是自己满意的,数量被展览规模限制了。落选的不是质量问题,而是顾及大众审美的可能沟通的程度,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社会展,不是学术展。
小编:读您的博客,了解到您习武,武术对您的书法有哪些助益?如何理解林散之说的,“书法,说到底,是道家的东西”?
陈吉安:从某个角度说,书法就是武术的“痕迹”。我的《笔法正源》把执笔法分四个部分:手法;身法;气法;心法。身法气法,必须武术才能根本解决。武术来源,道家思想是肯定的,老子庄子的,当然第一。
林散之的这句话是有一定时代背景。当时思想禁锢,传统文化被批判。林老说“书法,说到底,是道家的东西”,无疑是冒政治风险的。现在我重复这句话,政治风险是没有了,但很不入时,虽然是肺腑之言。
小编:关于近期的创作计划,能否介绍一下?
陈吉安:我现在的工作,大致分三块,一是书法、国画的创作;二是书法理论、国画理论的写作。书法理论专著《笔法正源》近年将二版;国画理论专著《六法探源》已经开工。三是文学方面:两本已写好,待版,一本是短篇小说和散文集,一本是有关常州的文集;一本长篇小说已完成三分之一,尽量在退休前出版。还有六七年时间,慢慢干吧,急也没有用。
欢迎网友与市民前往参观。扫描下方二维码,有关书画问题,向博主提问,有问必答。
(侯正萍)

参展作品节选:
● 书法四件选一之局部
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40cm×42cm×4(2012)之一
● 国画山水纪游七十二幅选三

孟山人醉卧松云。唐代诗人多与湖北关联,孟浩然湖北人也。湖北 1998

婺源菜花。90 年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授课,讲到他母亲的诗句“桥头又见菜花黄”时,嚎啕大哭,旁若无人。江西 2013

果子沟瀑布。沟里有野生苹果,鸽蛋大小,奇香,特面。餐巾纸仔细包了十个,一个月后返回江南,居然两个完好,给女儿尝尝。新疆 2006
● 国画山水子庄笔意十二帧选三



● 国画花鸟荷花八帧选二

